搜索
首页 《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 波生碧海露晨曦,争剽菖蒲集御卮。

波生碧海露晨曦,争剽菖蒲集御卮。

意思:波产生绿色的海洋在晨曦,争夺抢劫菖蒲集到一杯。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波生碧海露晨曦,争剽菖蒲集御卮。见说太平无沴气,山中业艾独生迟。》,作者是佚名。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一种宁静祥和的景象,表达了对太平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句“波生碧海露晨曦”,描绘了碧波荡漾的海面在晨曦中露出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这句诗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后续的诗句提供了背景。 接下来的两句“争剽菖蒲集御卮,见说太平无沴气”,描述了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庆丰收,共享美好的社会景象。菖蒲是一种植物,通常用于制作香料或药物,在古代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太平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山中业艾独生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山中业艾,是一种草药,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祥和的社会景象和表达个人命运的感慨,传达了对太平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波生碧海露晨曦,争剽菖蒲集御卮。
见说太平无沴气,山中业艾独生迟。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菖蒲

    读音:chāng pú

    繁体字:菖蒲

    英语:calamus

    意思: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叶狭长,似剑形。肉穗花序圆柱形,着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根茎亦可

  • 晨曦

    读音:chén xī

    繁体字:晨曦

    短语:

    英语:first sun rays in the morning

    意思:亦作“晨羲”。
    清晨的阳光。
    晋·陶

  • 碧海

    读音:bì hǎi

    繁体字:碧海

    意思:
    1.传说中的海名。
    《海内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隋·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