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兴》 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

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

意思:一个前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感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行役忘衰暮,逢春感物华》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和旅途艰辛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行役疲惫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行役忘衰暮,逢春感物华”中,“行役”指的是因公务而奔波劳碌,“忘衰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公务的投入和对年华老去的淡然处之。而“逢春感物华”则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和对于公务的淡然处之。 “一来梅岭外,三见木棉花”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见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一来”、“三见”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和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这两句诗以动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选择和追求。鹿宁愿在山间游荡,鸥鸟本可以在江边安卧,但它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最后两句“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思念。“红尘无了日”表达了诗人对于公务繁忙、无暇回家的无奈和感慨,“白发未还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回家的遗憾。 整首诗以描绘春天美景和旅途艰辛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行役疲惫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行役忘衰暮,逢春感物华。
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
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
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梅岭

    读音:méi lǐng

    繁体字:梅嶺

    英语:Meiling Hill

    意思:(梅岭,梅岭)

    1.山名。即大庾岭。五岭之一。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古时岭上多植梅,故名。
    唐·

  • 木绵

    读音:mù mián

    繁体字:木綿

    意思:(木绵,木绵)
    见“木棉”。

    解释:1.见\"木棉\"。

    造句:木绵豆腐1块(300g)、黑芝麻少许

  • 一来

    读音:yī lái

    繁体字:一來

    意思:(一来,一来)

    1.来一趟。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楚将平,诸侯将和,楚王是故昧于一来。”
    唐·白居易《赠昙禅师》诗:“五年不入慈恩寺,今

  • 绵花

    读音:mián huā

    繁体字:綿花

    意思:(绵花,绵花)
    即棉花。绵,通“棉”。
    明·王世懋《闽部疏》:“昔闻长老言,广人种绵花,高六七尺,有四五年不易者。”
    清程含章《论洋害》:“诸番所产之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