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塞上曲》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意思:从古至今幽州和并州的健儿,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出自作者[唐]王昌龄的《塞上曲》

全文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塞上曲》的创作背景是基于唐朝时期的边塞生活和战争现实。王昌龄作为一位有边塞生活经历的诗人,他的边塞诗往往是纪实之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在《塞上曲》中,他通过描绘边塞秋景和征人的生活,表达了对战争和苦难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对英勇的戍边将士表示了赞美和同情。 具体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有关,这些战争给边塞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诗中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等描写,反映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和肃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征人不归、战争不休的悲痛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关键词解释

  • 尘沙

    读音:chén shā

    繁体字:塵沙

    英语:Dust and sand.

    意思:(尘沙,尘沙)

    1.尘埃与沙土。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疾风千里兮吹尘沙。”

  • 从来

    读音:cóng lái

    繁体字:從來

    短语:固 有史以来 素 从 根本 平生 向 从古至今

    英语:always

    意思:(从来,从来)

    1.亦作“

  • 幽并

    引用解释

    幽州 和 并州 的并称。约当今 河北 、 山西 北部和 内蒙古 、 辽宁 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三:“ 幽 并 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举子 尉迟匡 , 幽 并 耿概之士也。”《金史·文艺传下·元好问》:“歌謡慷慨,挟 幽 并 之气。” 清 吴伟业 《吴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