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孟冬》 巫峡寒都薄,乌蛮瘴远随。

巫峡寒都薄,乌蛮瘴远随。

意思:巫峡寒都薄,乌蛮瘴远跟随。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孟冬》

全文赏析

这首诗《殊俗还多事,方冬变所为》是一首描绘冬日农事的诗,通过对霜降后农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首联“殊俗还多事,方冬变所为”直接点明主题,描述了作者身处异乡,观察农民生活的情景。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不同习俗的尊重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关心。在寒冷的冬天,农民们依然辛勤劳作,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事情。 颔联“破甘霜落爪,尝稻雪翻匙”具体描绘了农事活动,描述了农民们采摘甘蔗、品尝新稻的情景。这句诗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甘蔗的霜降后的状态比作美酒,将新稻比作雪白的米饭,形象地表现了农民们丰收的喜悦。 颈联“巫峡寒都薄,乌蛮瘴远随”转而描绘了乡村的景色和气候,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巫峡的寒冷和乌蛮的瘴气都是乡村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但作者却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尾联“终然减滩濑,暂喜息蛟螭”表达了作者对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农民们的工作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依然坚持不懈,最终会取得丰收。这种精神让作者感到非常敬佩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冬日农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诗中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情厚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殊俗还多事,方冬变所为。
破甘霜落爪,尝稻雪翻匙。
巫峡寒都薄,乌蛮瘴远随。
终然减滩濑,暂喜息蛟螭。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乌蛮

    读音:wū mán

    繁体字:烏蠻

    意思:(乌蛮,乌蛮)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绝塞乌蛮北,孤城白帝边。”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南诏……本哀牢夷后

  • 巫峡

    读音:wū xiá

    繁体字:巫峽

    英语:Wuxia Gorg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Three Gorges

    意思:(巫峡,巫峡)

    1.长江三峡之一。一称

  • 蛮瘴

    读音:mán zhàng

    繁体字:蠻瘴

    意思:(蛮瘴,蛮瘴)
    南方瘴气。
    宋·张九成《辛未闰四月即事》诗之一:“须臾倒江湖,一扫蛮瘴腥。”
    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旧唐书》谓居易流落江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