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重修圣济院》 昔茅塞蹊径,今道平如砥。

昔茅塞蹊径,今道平如砥。

意思:昔日茅草阻塞路径,现在道平得如同磨刀石。

出自作者[宋]陈有声的《重修圣济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写了他与一位僧人重逢的情景。诗中描绘了蒙泉的景象,以及与过去相比的变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蒙泉的地理位置,距离宜春百余里。这里的地理环境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位僧人来访的情景。这位僧人是诗人曾经敬重的人,见面时诗人感到喜悦。这里通过对僧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 随后,诗人询问了僧人的近况,得知他已经离开蒙泉十八年了。这里的“省记到山始”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询问僧人的过程中,诗人提到了蒙泉的屋庐、道路、庭院等景象的变化。从前茅塞蹊径,如今道路平如砥;从前门不容盖,如今可驷结轨;从前堂地一坳,如今去天尺咫。这些细节描绘出了蒙泉在过去十八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此外,诗人还描绘了蒙泉的新景观。恽飞两庑列,翼从万瓦起;古殿布丹雘,云龛照青紫;临流地宽旷,一带碧清泚;竹院密回环,松关秀两峙。这些描绘展现了蒙泉在新时期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诗人以壮美的景致作为结尾。几峦对青眼,泉石洗幽耳。最上两龙湫,层岩状奇诡。这里的描绘将蒙泉的美景推向了高潮,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蒙泉的美丽与神奇。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蒙泉景象,展现了时光流转带来的变化与发展。同时,诗中的描绘也表现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蒙泉美景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蒙泉距宜春,相去百余里。
有僧来问余,借问何姓氏。
乃余昔所敬,见之蹙然喜。
叙余语未既,省记到山始。
屋庐今何如,旧者存有几。
一别十八年,再见复在此。
僧云胜前,百蠹费更理。
昔茅塞蹊径,今道平如砥。
昔门不容盖,今可驷结轨。
昔堂地一坳,今去天尺咫。
恽飞两庑列,翼从万瓦起。
古殿布丹雘,云龛照青紫。
临流地宽旷,一带碧清泚。
竹院密回环,松关秀两峙。
几峦对青眼,泉石洗幽耳。
最上两龙湫,层岩状奇诡。

关键词解释

  • 茅塞

    读音:máo sè

    繁体字:茅塞

    意思:《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茅塞,谓为茅草所堵塞。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睨温泉之峡,当在其南,中亦有

  • 蹊径

    读音:xī jìng

    繁体字:蹊徑

    英语:path

    意思:(参见蹊径,蹊迳)

    近义词: 途径、路径、小径、便道、门径、羊肠小道、小路、门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