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赏南枝》 攀赏处、宜酒卮。

攀赏处、宜酒卮。

意思:攀着赏处、宜酒一杯。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赏南枝》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天景象和梅花的诗,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敬畏。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冬天的严寒、梅花的清雅,以及它们所寓含的品格。 首句“暮冬天地闭”勾勒出了严冬的景象,天地寒凝,仿佛一切都被冰雪封闭。“正柔木冻折,瑞雪飘飞”进一步描绘了冬天的严寒,柔软的树木被冰雪冻折,而瑞雪纷纷扬扬地飘落。 “对景见南山,岭梅露、几点清雅容姿。”诗人的视线转向了南山,看到了岭上的梅花,清雅的姿容在雪中显得格外醒目。“丹染萼、玉缀枝。”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形态,花瓣红如丹,萼如玉。 “又岂是、一阳有私。大抵是、化工独许,使占却先时。”诗人赞叹梅花的品格,它并不是因为阳光的偏爱而早开,大概是天工独特,让梅花占尽了先机。 下阕“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诗人对梅花抵御严寒的能力表示赞美,也想象其他花卉如果知道梅花的根性,也会感到惊叹。“贵用在和羹,三春里、不管绿是红非。”梅花的高贵在于它的实用性,可用于制作羹汤,而在三春时节,不管花是绿是红,都不重要。 “攀赏处、宜酒卮。醉捻嗅、幽香更奇。”诗人描绘了攀折梅花,饮酒赏花的场景,醉酒之后,捻着梅花嗅其幽香,更加美妙。“倚阑干、仗何人去,嘱羌管休吹。”诗人倚着栏杆,感叹何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嘱咐羌笛不要吹奏,以免打扰这份静谧。 整首诗以冬天的严寒和梅花的清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敬畏,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品格高尚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暮冬天地闭,正柔木冻折,瑞雪飘飞。
对景见南山?
岭梅露、几点清雅容姿。
丹染萼、玉缀枝。
又岂是、一阳有私。
大抵是、化工独许,使占却先时。
霜威莫苦凌持。
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
贵用在和羹,三春里、不管绿是红非。
攀赏处、宜酒卮。
醉捻嗅、幽香更奇。
倚阑干、仗何人去,嘱羌管休吹。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酒卮

    读音:jiǔ zhī

    繁体字:酒卮

    意思:盛酒的器皿。
    北周·庾信《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卮。”
    《北史魏濮阳王顺传》:“以银酒卮容二升许,悬于百步外,命善射者十余人共射,中者即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