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抛球乐辞二首》 不知红烛下,照见彩球飞。

不知红烛下,照见彩球飞。

意思:不知红烛下,照看到彩色球飞。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抛球乐辞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宴饮诗,通过对宴会上歌舞、酒筹、景色、氛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祝福。 首联“歌舞送飞球,金觥碧玉筹”直接点明宴会的主题——歌舞和酒。飞球,指滚动的球,通常在宴会上作为游戏项目。金觥碧玉筹,形容酒杯的美观和酒的珍贵。这一联简洁明了,直接引出下文的描写。 “管弦桃李月,帘幕凤凰楼”这两句描绘了宴会的环境,管弦之声如桃李月般清亮,帘幕之后是凤凰楼,营造出一种豪华而优雅的氛围。 “一笑千场醉,浮生任白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一笑千场醉,表示生活虽然有困苦和烦恼,但是只要一笑而过,千场醉梦,便可以让人忘却烦恼,享受生活的乐趣。浮生任白头,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任凭岁月流转,白头到来,生活依然要继续。 “灼灼傅花枝,纷纷度画旂”是对宴会上歌舞的进一步描写,灼灼的繁花似锦,如同在舞动的旗帜,美丽而动人。 最后,“借势因期克,巫山暮雨归”是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够借助好运,如巫山暮雨般归来,寓意着美好的未来和重聚。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宴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祝福,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歌舞送飞球,金觥碧玉筹。
管弦桃李月,帘幕凤凰楼。
一笑千场醉,浮生任白头。
灼灼傅花枝,纷纷度画旂。
不知红烛下,照见彩球飞。
借势因期克,巫山暮雨归。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照见

    引用解释

    1.从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卢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 唐 岑参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月出 潘陵 尖,照见十六峰。” 茅盾 《子夜》十三:“闪电瞥过长空,照见满天的乌云。”

    2.详察;明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临终谓之曰

  • 彩球

    读音:cǎi qiú

    繁体字:彩球

    短语:气球 热气球 火球

    英语:pompon

    意思:(参见彩毬,綵毬)

    详细释义:用彩绸结成的

  • 红烛

    读音:拼音:hóng zhú

    红烛的解释

    ①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寿星像前,点着一对红烛|洞房内,红烛高烧。
    ②诗集。闻一多作。1923年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