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闻雷声》 洒窗终夜雨,发轫数声雷。

洒窗终夜雨,发轫数声雷。

意思:洒在最后夜雨,从天河几声雷。

出自作者[宋]高翥的《初闻雷声》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对二月寒退春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首句“二月寒犹在,春云湿未开”描绘了二月时的景象,虽然已经到了春天,但寒意还未完全消退,春雨细细地下着。这句诗通过寒与暖、冷与湿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气息。 “洒窗终夜雨,发轫数声雷”进一步描绘了春雨的情景,雨水不断打在窗户上,伴随着几声春雷的响起,仿佛是春天的脚步声。这句诗通过听觉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荠麦绿生腊,棠梨红拆腮”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植物景象,荠麦在冬天过后绿意盎然,棠梨的花朵也绽放开来。这两句诗通过绿与红、生与拆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色彩和生机。 “西湖花事动,从此日裴回”是全诗的结尾,描绘了西湖的花事开始热闹起来,诗人沉浸在这样的春景中流连忘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二月寒退春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通过视觉、听觉和植物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二月寒犹在,春云湿未开。
洒窗终夜雨,发轫数声雷。
荠麦绿生腊,棠梨红拆腮。
西湖花事动,从此日裴回。
作者介绍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关键词解释

  • 终夜

    读音:zhōng yè

    繁体字:終夜

    英语:overnight

    意思:(终夜,终夜)
    通宵;彻夜。
    《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发轫

    引用解释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