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然涧下松,不愿世雕刻。
意思:苍然涧下松,不希望人们雕刻。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之松与人类社会互动关系的诗,它以松树为象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尊重和对人类对自然干预的反思。
首两句“苍然涧下松,不愿世雕刻”,描绘了松树的形象,它生长在山涧之下,不受尘世的干扰和雕琢,保持了其原始的自然状态。这两句诗表达了松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坚守,对世俗的雕琢和改变持拒绝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斧斤百夫手,牵挽千牛力”,描述了人类对松树的干预。诗人用“斧斤”和“牵挽”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人类对松树的破坏和改变,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和时间。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改变,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接下来的两句“断成华屋柱,加以缀衣饰”,描绘了人类对松树的利用和改变。松树被砍断后,被用来作为华丽的房屋的柱子,或者被用来装饰衣服。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变,同时也揭示了这种改变的短暂性和表面的性质。
最后两句“人心喜相贺,松心终自惜”,揭示了人类和松树之间的心理差异。人类在利用和改变自然的过程中,感到高兴和满足,而松树则始终保持自我,珍惜自己的自然状态。这两句诗表达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心理差异,也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类对自然干预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松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类对自然干预的反思。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的美,同时也要尊重自然,不要过度干预和破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