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辉潋滟破幽溟,山河倒浸无余景。
意思:清辉潋滟攻破幽溟,山河倒越来越没有多景。
出自作者[元]王冕的《对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当空,天地万里无云,清辉洒落,山河倒映,景象壮美。然而,如此美景却引发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首句“己卯八月十五夜,天地万里无云烟”交代了时间和天气,为下文的描写铺垫了背景。接着,“明月忽自海底出,皎如玉鉴当空悬”描绘了明月的出现,使用了生动的比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清辉潋滟破幽溟,山河倒浸无余景”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的皎洁,以及月光下山河的美景。然后,“丹桂香消白兔愁,玉宇琼楼不禁冷”通过桂花和玉兔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南箕北斗潜光华,江汉无声流素波”中,诗人借用天文和地理元素,进一步渲染出广阔、寂静的夜晚。“老夫于此兴不浅,有月无酒将奈何?”表达了诗人对这个美景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些无奈与寂寥。
“天上谁观羽衣舞,人间那得清虚府?”这两句诗人发出疑问,表达出对超脱尘世、寻找精神家园的向往。“世情乖异每变更,月色何尝有今古?”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月色永恒的赞美。
“秋风飘飘度箜篌,东家西家登大楼。相期玩赏醉终夕,岂知别有穷途愁?”这几句诗描绘了人们登楼赏月的情景,同时也揭示了人们背后的忧愁。
“回首天涯故人少,白露凄凄下庭草。欲持此意问嫦娥,孤雁一声关塞晓。”最后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孤独和寂寥的直抒胸臆。整首诗通过描绘月色美景和表达孤独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敏锐的情感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