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懒惰,空打车辕。
意思:白牛懒惰,空打车辕。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沙弥文信大悲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一种深奥的人生哲理。
首先,诗中描述了一头“通身是眼,不见自己”的驴子。这头驴子象征着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迷失自我,只看到外在世界,却无法看清自己内心的人。他们盲目地追求目标,却忽视了内心的自我。
接着,“欲见自己,频掣驴耳”的描述,揭示了人们试图通过外在的改变来发现自己,但往往事与愿违。他们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环境来找到自我,但往往忽视了真正的自我改变源于内心的觉醒。
然后,“通身是手,不解著鞭”的描述,是对那些过于依赖外在努力,却无法找到内在动力的人的描绘。他们有太多的手——象征着行动和努力——但却没有鞭子——象征着内在的动力和目标——去驱使他们前进。
接下来,“白牛懒惰,空打车辕”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白牛象征着纯洁、无垢的内心,但却是懒惰的,这暗示着人们内心的纯真被忽视或遗忘。车辕是车的重要部分,却被白白地挂着,象征着人们忽视了内心的力量和潜力。
最后,“通身是佛,顶戴弥陀”的描述,揭示了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虔诚,但内心深处却缺乏真正的信仰和慈悲的人。他们似乎全身都是佛——象征着慈悲和智慧——但却无法将这种慈悲和智慧应用到生活中。
“头上安头,笑杀涪皤”则是对那些过于追求完美,反而忽视了真实生活的人的讽刺。他们头上戴着两个头——一个象征着理想化的自我,一个象征着现实的自我——这显然是多余和荒谬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迷失自我、过于依赖外在努力、缺乏真正的信仰和慈悲以及过于追求完美等问题。它鼓励我们要看清自己,找到内在的动力和目标,将真正的慈悲和智慧应用到生活中,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外在的成功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