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终南僧》 声利掀天竟不闻,草衣木食度朝昏。

声利掀天竟不闻,草衣木食度朝昏。

意思:名利掀天竟然没有听说,草衣、食度朝昏。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终南僧》

全文赏析

这首诗《声利掀天竟不闻,草衣木食度朝昏。遥思山雪深一丈,时有仙人来打门》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它通过描绘诗人过着朴素、清贫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首句“声利掀天竟不闻”,诗人以“声利”二字开篇,表达了对追求名利喧嚣的鄙弃。诗人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听不到那些繁华世界的喧嚣声,这暗示着诗人已经远离了名利的纷扰,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草衣木食度朝昏”一句,诗人描述了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衣食仅够生活所需,但生活依然有序。草衣木食,表达了诗人生活的简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遥思山雪深一丈,时有仙人来打门”两句,诗人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的场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遥想山上的积雪深厚,仿佛时常有仙人来到门前。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朴素、清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仙境的向往,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声利掀天竟不闻,草衣木食度朝昏。
遥思山雪深一丈,时有仙人来打门。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声利

    读音:shēng lì

    繁体字:聲利

    意思:(声利,声利)
    犹名利。
    南朝·宋·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唐·韩愈《送区册序》:“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

  • 掀天

    读音:xiān tiān

    繁体字:掀天

    意思:翻天。极言声势之大。
    唐·白居易《风雨夜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五代·齐己《赠琴客》诗:“此境此身谁更爱,掀天羯鼓满长安。”

  • 朝昏

    读音:cháo hūn

    繁体字:朝昏

    意思:
    1.早晚。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唐·刘长卿《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诗:“离心与流水,万里共朝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