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王充道游三茅庐阜》 若过匡庐访真隐。

若过匡庐访真隐。

意思:如果超过庐山访真隐。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送王充道游三茅庐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人生的态度,即无论在何处,只要有高尚的品质和心境,就能找到生活的真谛和乐趣。 首联“荆吴相望各天涯,千里柴车鹿自随”,这里运用了生动的画面描绘,展示了诗人千里迢迢,与鹿为伴,远赴天涯的场景,既表现了诗人的洒脱不羁,又凸显出诗人的孤独坚韧。 颔联“解辔定应春尽日,及归宜待鹤来时”,这里运用了寓言的象征手法,解辔春尽,寓意着放下世俗的纷扰,静待鹤归,则表达了诗人静待时机,不急不躁的智慧。 颈联“圣贤莫负樽中渌,日月长为物外迟”,这里是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直接阐述,圣贤不应辜负杯中的美酒,而日月长在物外流转。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享受当下,珍惜眼前时光的倡导。 尾联“若过匡庐访真隐,卧龙庵下有期颐”,这里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宁静隐逸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他对于高尚品质生活的向往。 通过赏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还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和哲理的阐述,使读者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荆吴相望各天涯,千里柴车鹿自随。
解辔定应春尽日,及归宜待鹤来时。
圣贤莫负樽中渌,日月长为物外迟。
若过匡庐访真隐。
卧龙庵下有期颐。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时(1020年-1071年),字龙池,号文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士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家,曾担任过几个官职,包括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但因多次上书直言劝谏,受到流放等处罚。杨时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文、书法成就最为突出。

在文学方面,杨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以清新明丽著称,代表作品有《渔家傲·秋思》、《忆江南·江南好》等近百首佳作。在诗歌创作方面,杨时偏爱自由洒脱的体裁和情感,他的诗歌清新朗逸,抒发出豁达惬意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之美。

在书法方面,杨时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奔放,自由自在,有“杨文伯之草”之称。杨时擅长于楷、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狂草书法被誉为“飞白神韵”,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匡庐

    读音:kuāng lú

    繁体字:匡廬

    意思:(匡庐,匡庐)
    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刘昭注引南朝·宋·慧远《庐山记略》:

  • 访真

    读音:fǎng zhēn

    繁体字:訪真

    意思:(访真,访真)
    探访真人道士。
    明·文徵明《谒毛公坛雨不果行》诗:“短策空多探古兴,方坛刚欠访真缘。”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