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时》 织者恒苦寒,耕者恒苦饥。

织者恒苦寒,耕者恒苦饥。

意思:编织的总是痛苦,耕田的人经常苦于饥饿。

出自作者[宋]释文珦的《感时》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井田制度的怀念,对现代苛捐杂税的抨击,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首联“厚地产桑谷,为民衣食资。井田取什一,公私两俱宜。”描绘了古代井田制度的美好,强调了它对人民衣食的贡献,同时也适合公私两方面。这为后面的批判和同情作了铺垫。 颔联“今者异古昔,苛征常倍蓰。倍蓰犹未厌,泛索仍无时。”直接批评了现代的苛捐杂税,常常是古代的几倍之多,而且不断索取,无休无止。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颈联“官因字民设,胡为反害之。”揭示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政府设置这些税收是为了服务人民,但结果却反而伤害了人民。这是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批判。 尾联“织者恒苦寒,耕者恒苦饥。空村绝鸡犬,败屋多流离。”描绘了因苛捐杂税而导致的民生疾苦:织布的经常感到寒冷,耕田的经常感到饥饿,空旷的村庄听不到鸡鸣犬吠,破败的屋子里多是流离失所的人。这是对人民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最后,“白叟与我言,其言乃如斯。”一句,诗人引用白叟的话,进一步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深深同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值得人们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厚地产桑谷,为民衣食资。
井田取什一,公私两俱宜。
今者异古昔,苛征常倍蓰。
倍蓰犹未厌,泛索仍无时。
官因字民设,胡为反害之。
尽以应上求,民病莫能支。
织者恒苦寒,耕者恒苦饥。
空村绝鸡犬,败屋多流离。
白叟与我言,其言乃如斯。
老夫为悲吟,闻者当致思。

关键词解释

  • 苦寒

    读音:kǔ hán

    繁体字:苦寒

    英语:bitter cold

    意思:
    1.严寒。
    唐·杜甫《捣衣》诗:“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八:“界外

  • 寒耕

    读音:hán gēng

    繁体字:寒耕

    意思:冬耕。
    唐·刘禹锡《贾客词》:“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

    造句:暂无

  • 苦饥

    读音:kǔ jī

    繁体字:苦飢

    意思:(苦饥,苦饥)
    困于饥饿;很饿。
    汉·贾谊《新书瑰玮》:“即遇凶旱,必先困穷迫身,则苦饥甚焉。”
    唐·杜甫《杜鹃行》:“穿皮啄朽觜欲秃,苦饥始得食一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