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语能令骨肉离,奸情难测事堪悲。
意思:那些话能使骨肉分离,奸情难以预测事件堪悲。
出自作者[唐]郑还古的《望思台》
全文赏析
此诗题为《咏史》,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吟咏史事来抒发感慨,讽刺了奸邪小人的卑劣行径,表达了对骨肉相残、忠良遭谗的愤懑之情。
“谗语能令骨肉离,奸情难测事堪悲。”两句点明主题,议论入题。开头两句从正面揭露奸邪小人的本质和罪恶。前一句指出他们用谗言挑拨人际关系,造成亲人间骨肉分离;后一句说明奸臣的心思难以捉摸,其险恶行径令人悲叹。诗人在这里用了“能令”和“难测”,加重语气,强调了奸邪小人手段阴险毒辣,为后面的议论定下了基调。
“何因掘得江充骨,捣作微尘祭望思。”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和高潮。江充是西汉赵人,本名齐,以巫蛊术见宠于汉武帝,被任命为绣衣使者,负责处理皇帝与后宫、太子诸王之间的事情。后来他得罪了武帝的近臣太子刘据,害怕被处死,就向武帝谎报太子要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下令捉拿太子。太子被迫起兵反抗,失败后自杀身亡。汉武帝后来知道太子是被诬陷害死的,就处死了江充全家,并挖掘出他的尸骨焚烧,以泄心头之恨。望思台是汉武帝为太子刘据所筑的祭台。诗人用反问的语气提出疑问:为什么能够挖出江充那卑鄙奸诈的枯骨来?又为什么把它捣成尘土去祭祀冤死的太子呢?诗人明知此事不可能发生,却故意这样设问,正是为了表示对冤死忠良的极度悲愤以及对奸邪小人的强烈憎恨。
这首诗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全文论点;后两句运用反问句式表达诗人强烈的爱憎情感。全诗语言简练明快、刚劲有力,在正反对比中展示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