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迟迟云外尽,杳杳树中生。

迟迟云外尽,杳杳树中生。

意思:迟迟说外尽,杳杳树中产生。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情景和感受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凄清的夜晚,表达了旅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首联“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巴水是作者旅行的路线,天边路则暗示了这条路的前方是未知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猿猴的啼声使旅人感到更加伤感,进一步加深了孤独和思乡之情。 颔联“迟迟云外尽,杳杳树中生。”继续描绘夜色的深沉和旅途的孤寂。云尽之后,天色已晚,树丛中升起一轮新月,增添了几分凄清之感。 颈联“残月暗将落,空霜寒欲明。”进一步展示了夜色的凄凉和寒冷。残月即将落下,空白的霜气寒冷欲明,营造出一种寂静、冷清的氛围。 尾联“楚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以楚地的人们都掩面哭泣,听到猿猴凄厉的叫声作为结尾。这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也暗示了楚地的人们对这种情境的共鸣,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旅途的情景和感受,通过猿猴的啼声、月色、霜气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同时,作者通过描绘楚地人们的反应,表达了对这种情境的共鸣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迟迟云外尽,杳杳树中生。
残月暗将落,空霜寒欲明。
楚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
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杳杳

    读音:yǎo yǎo

    繁体字:杳杳

    意思:
    1.昏暗貌。
    《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 迟迟

    读音:chí chí

    繁体字:遲遲

    英语:slow

    意思:(迟迟,迟迟)

    1.徐行貌。
    《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传:“迟迟,舒行貌。

  • 云外

    读音:yún wài

    繁体字:雲外

    意思:(云外,云外)

    1.指高空。
    隋·李播《天象赋》:“动则飞跃于云外,止则盘萦于汉·沂。”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摺:“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