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招夏和叔》 我追往圣思前躅,子苟安行即後时。

我追往圣思前躅,子苟安行即後时。

意思:我被迫去圣思前踏,你如果行就是后来时。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招夏和叔》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教育、对人生的一份独特理解与感悟。 首句“矻矻雕镌役俗儿,六经尘土有谁吹”,作者以雕琢玉石比喻教育,形象生动。他指出教育如同雕琢玉石,被役使的孩子们却浑然不觉,这暗示了教育过程中孩子们可能出现的被动和迷茫。同时,他也用“六经尘土有谁吹”来表达对教育意义的质疑,似乎在问:六经被尘土所掩,又有谁会去吹拂这些尘土呢?这里的“谁”可能指的是那些对教育漠不关心的人,也可能指的是那些已经迷失在世俗纷扰中的人。 “我追往圣思前躅”,作者表达了对前人的敬仰和追慕,他希望能在教育上追随前人的脚步,继续他们的伟大事业。 “大遇定为当世福,不逢犹作后来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他认为如果遇到好的时机和环境,他将成为教育的福音;即使没有遇到这样的时机和环境,他也会继续做一个引导和教育后来者的老师。 “思量最是男儿事,此外吾曹不足期”,最后两句明确地表达了作者对男儿应有的担当和使命的理解。他认为除了教育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值得期待或寄望。这既是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教育的热情和对人生的坚定信念。它鼓励我们要追随前人的脚步,坚守教育岗位,为未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它也提醒我们,除了教育之外,我们还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和担当,去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矻矻雕镌役俗儿,六经尘土有谁吹。
我追往圣思前躅,子苟安行即後时。
大遇定为当世福,不逢犹作後来师。
思量最是男儿事,此外吾曹不足期。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关键词解释

  • 苟安

    读音:gǒu ān

    繁体字:苟安

    短语:苟全 偷生 苟活 苟且偷生

    英语:seek momentary ease

    意思:苟且偷安。
    《后汉书西羌传论》:“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