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红窗听·如削肌肤红玉莹》 表温柔心性。

表温柔心性。

意思:外表温柔内心性。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红窗听·如削肌肤红玉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情诗,通过对一位女性伴侣的赞美和离别后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慨。 首句“如削肌肤红玉莹”用比喻手法,将女子的皮肤比作红玉,形象地描绘出其美丽动人。接着“举措有、许多端正”则赞美她的举止端庄,表现了她的高贵气质和优雅风度。 “二年三岁同鸳寝”描述了两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鸳鸯常被视为情侣或夫妻的象征,这里暗示了两人的亲密关系。 “别后无非良夜永”则表达了离别后的寂寞和相思之苦,良夜无尽,思念难耐。 “如何向、名牵利役,归期未定。” 这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女子被名利所牵绊,不能与诗人厮守,归期不定。这是对女子现实处境的同情和理解,也是对名缰利锁的讽刺。 “算伊心里,却冤成薄幸。” 这是诗人的揣测,也是对女子委屈的同情和理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女子被名利所困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女子薄幸命运的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女子的赞美和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讽刺和对弱者的同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如削肌肤红玉莹。
举措有、许多端正。
二年三岁同鸳寝。
表温柔心性。
别后无非良夜永。
如何向、名牵利役,归期未定。
算伊心里,却冤成薄幸。
作者介绍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心性

    读音:xīn xìng

    繁体字:心性

    英语:inwardness

    意思:
    1.性情;性格。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今先生所交必清澄其行业,所厚必沙汰其心性。”

  • 温柔

    读音:wēn róu

    繁体字:溫柔

    短语:和平 温顺 文 软 和风细雨 中和 婉 温情 温文尔雅 平和 和 中庸 缓

    英语:tender

    意思:(温柔,温

  • 柔心

    读音:róu xīn

    繁体字:柔心

    意思:
    1.性情柔和。
    《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2.温顺之心。
    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