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虽不同,齿貌略可论,相望数千载,但愧非贤孙。
意思:功德虽不相同,牙齿表面大致可以讨论,相对数千年,但又不是贤孙。
出自作者[宋]姜特立的《旌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身经历和身份的自我反思和内心独白。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君恩的感激,对自己出身的自豪,对祖先功业的敬仰,以及对自身功业的追求。
首联“君恩华我老,旌节到柴门”,作者表达了对君主的感激之情。他感到君主的恩泽在他年老时更加华美,以至于使他的家门都得到了旌节的荣誉。旌节是古代高级官员或重要使节的标志,这里用来象征作者的官位提升。
颔联“我本一书生,乃忝侯伯尊”,作者自述身份,他本来是一个普通书生,却有幸成为侯伯这样的尊贵人物。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出身的自豪感。
颈联“忆昔有鼻祖,渔钓干周文”,作者回忆起自己的祖先,他们曾经在渔钓中辅佐周文王成就王业。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家族的历史渊源和地位。
尾联“相望数千载,但愧非贤孙”,作者反思自身,他认为自己虽然功德与祖先不同,但容貌大致可以评论,与数千年来那些杰出的人物相比,他感到自己并不算太差,但仍然感到惭愧自己并非一个贤良的子孙。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功业的追求和对家族荣誉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谦虚和自省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君恩、出身、祖先、功业等方面的感激、自豪、敬仰和追求,展现了一个有担当、有追求的士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