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十六夜玩月》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意思:谷口打柴回来唱,孤城笛起愁。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十六夜玩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描绘了秋天的金波和玉露,给人一种清凉、爽朗的感觉。这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清新的秋天画面。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广阔和流动感,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这两句诗描绘了山谷中樵夫的归歌声和孤城中笛声的愁绪,进一步丰富了秋天的情感和氛围。 最后,“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这两句诗描绘了巴地的儿童不睡觉,半夜里还有行船,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与前面的愁绪形成对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同时,诗中的细节描绘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整首诗的节奏和韵律也十分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谷口

    引用解释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