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意思:残酒回忆剂高,燕赵悲歌事不消。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色肃杀,风雨交加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慷慨情怀。诗中以并马三河年少客的形象,表现了诗人的英勇和豪爽,皂栎林中醉射雕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粗犷和豁达。同时,诗人通过回忆荆轲、高渐离等燕赵英雄的事迹,表达了对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崇敬和向往。最后,诗人通过过豫让桥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慷慨情怀和为国捐躯的决心。整首诗意境深远,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燕赵

    读音:yān zhào

    繁体字:燕趙

    意思:(燕赵,燕赵)

    1.指战国时燕·赵二国。亦泛指其所在地区,即今河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部一带。
    《史记春申君列传》:“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

  • 悲歌

    读音:bēi gē

    繁体字:悲歌

    英语:threnody

    意思:
    1.悲壮地歌唱。
    《淮南子说林训》:“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晋·陶潜《怨诗楚调

  • 残酒

    读音:cán jiǔ

    繁体字:殘酒

    意思:(残酒,残酒)

    1.喝剩的酒。
    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早秋吴体次韵》:“安得瑶池饮残酒,半醉骑下垂天鹏。”
    宋·陆游《秋衣歌》:“架上故裘破见肘,

  • 高燕

    读音:gāo yàn

    繁体字:高燕

    造句:

  • 未消

    读音:wèi xiāo

    繁体字:未消

    意思:不用,不要。
    《朱子语类》卷六五:“向前便是阳,纔收退便是阴;意思纔动便是阳,纔静便是阴。未消别看,只是一动一静便是阴阳。”
    《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