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候朝简王舜卿》 文华接武英,凤吹应鸡鸣。

文华接武英,凤吹应鸡鸣。

意思:文华接武英,凤吹应鸡鸣。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候朝简王舜卿》

全文赏析

这首诗《文华接武英,凤吹应鸡鸣。月晃牙牌字,风传玉佩声。天香飘左掖,宫漏隔西清。不是班行迥,焉知夙夜情》是一首对文华殿和武英殿的赞美的诗。 首联“文华接武英,凤吹应鸡鸣”,诗人描绘了文华殿和武英殿相邻的景象,仿佛是凤凰的鸣叫应和着鸡鸣。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 颔联“月晃牙牌字,风传玉佩声”进一步描绘了宫殿的景象,月光洒在牙牌上的文字上,风中传来了玉佩的声音,进一步烘托出宫殿的庄严和神秘。 颈联“天香飘左掖,宫漏隔西清”则描绘了宫殿中的香气和时间的流逝,天香飘溢,宫漏声隔着西清传过来,进一步表达了宫殿的宁静和庄重。 尾联“不是班行迥,焉知夙夜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们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赞扬。如果不是他们与众不同,怎么会知道他们夜以继日的情怀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文华殿和武英殿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们的敬意和赞扬。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读来令人赞叹。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文华接武英,凤吹应鸡鸣。
月晃牙牌字,风传玉佩声。
天香飘左掖,宫漏隔西清。
不是班行迥,焉知夙夜情。
作者介绍 杜审言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文华

    读音:wén huá

    繁体字:文華

    意思:(文华,文华)

    1.文章的华采。
    《后汉书班彪传论》:“班彪以通儒之才,倾侧危乱之闲……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唐·刘得仁《上翰林

  • 鸡鸣

    读音:jī míng

    繁体字:雞鳴

    英语:crow

    意思:(鸡鸣,鸡鸣)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
    《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宋·

  • 接武

    读音:jiē wǔ

    繁体字:接武

    意思:
    1.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
    《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郑玄注:“武,迹也。亦相接,谓每移足半蹑之。”
    清·孔尚任《桃花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