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井底引银瓶》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意思:石上磨玉簪,玉簪想成为中央折。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

全文赏析

【注释】: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井底引银瓶》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唐代,淫奔之风甚盛,男女关系颇乱,白居易对此深为忧虑和不满。他以“井底引银瓶”为喻,以“止淫奔”为旨,写了这首诗。告诫那些一见钟情(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暗合淫奔(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环逐君去)、有家不能归(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的红颜少女,这种关系如井底引银瓶那样易碎易折。这两句是女对男说,只因得到你短暂的恩爱,误了我一生的幸福。语含无限悔恨和愤怨。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1〕绝:断。
〔2〕婵娟:女子美好貌。秋蝉翼:女子的一种发式,见卢照邻《长安古意》注。宛转:此指眉毛细长弯曲的样子。
〔3〕弄青眉:少女的一种游戏。见李白《长干行》注。
〔4〕知君即断肠:知道对忘不了自己。断肠:形容思念极深。
〔5〕暗合双鬟:古时女子成婚后将原先双鬟发式梳在一起成单鬟发式。此言暗合即指私奔。
〔6〕大人:唐人称父母为大人。
〔7〕聘:指所谓的明媒正娶。奉 蘩;频蘩,是古代家祭祀时的两种祭物。依礼制需由家里正妻持之。妾则不可。
〔8〕潜来:暗中偷偷地过来。
〔9〕百年身:终身。一辈子。
〔10〕痴小:痴情天直而不成熟。



【简析】本诗表现了一私奔女子的悲哀。它在题材上与古乐府中的弃妇诗类同,但其风格与情调与传统之作多有不同。从内容上看,本篇所表现的生活现象明显带有中唐都市生活的色彩,女子能有这样的机会与男子交往并能私奔,这在当时其他人的作品中也有所表现,这是唐人都市生活中特有的一个现象。都市的商业生活给青年男女的交往带来了一定自由,但传统的礼教观念却扼杀了他们追求幸福的权利,并制造了一些悲剧,而在这一悲剧中女子更是一个更大有受害者。诗人取材典型,对扼杀人性的礼教提出了批判。对不幸的女子表示了同情。其中对礼与情之间矛盾的表现体现了中唐士人的思想个性。其次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也体现了中唐文人的叙事艺术的水平,诗人以女子之口叙述他们相识、私奔以及产生矛盾的整个过程,情节完整生动,极具戏剧性。诗人着重交代矛盾的原因,细致描写女子被弃后的心理, 突出故事的悲剧性与抒情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
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玉簪

    读音:yù zān

    繁体字:玉簪

    英语:Hosta plantaginea Asch.

    意思:亦作“玉篸”。

    1.首饰。玉制的簪子。又名玉搔头。
    《韩非子内储说上》:

  • 中央

    读音:zhōng yāng

    繁体字:中央

    短语:中部 心 当中 当道 正当中 当心 间 中点 居中 半

    英语:middle

    意思:
    1.四方之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