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与道者同守庚申》 应物智不劳,虚中理自冥。

应物智不劳,虚中理自冥。

意思:应物智慧不费力,虚中自然冥。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与道者同守庚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道教修炼之法的感悟和体验,主要表达了通过修炼达到身心平静、健康、长寿的境界。 首先,诗中提到了“洞真善救世,守夜看仙经。俾我外持内,当兹申配庚”,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修炼的重视,以及通过修炼达到内外兼修、长生不老的目的。 接着,“斋心已恬愉,澡身自澄明。沉沉帘帏下,霭霭灯烛清。”描绘了修炼过程中的内心平静和身体清洁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修炼的环境和氛围。 “四支动有息,一室虚白生。收视忘趋舍,叩齿集神灵。”描述了修炼的具体方法,包括调整呼吸、集中精神等。 最后,“释宗称定慧,儒师著诚明。派分示三教,理诣无二名。”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修炼与其他宗教或哲学思想的联系和区别,认为修炼之道可以融合各种思想,达到无二无别的境界。 整首诗充满了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和对长生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修炼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修炼,作者达到了身心平静、健康、长寿的境界,并与其他宗教或哲学思想相融合,达到了无二无别的境界。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和谐、平衡、自然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洞真善救世,守夜看仙经。
俾我外持内,当兹申配庚。
斋心已恬愉,澡身自澄明。
沉沉帘帏下,霭霭灯烛清。
四支动有息,一室虚白生。
收视忘趋舍,叩齿集神灵。
伊予嗜欲寡,居常痾恙轻。
三尸既伏窜,九藏乃和平。
无令耳目胜,则使性命倾。
窅然深夜中,若与元气并。
释宗称定慧,儒师著诚明。
派分示三教,理诣无二名。
吉祥能止止,委顺则生生。
视履苟无咎,天祐期永贞。
应物智不劳,虚中理自冥。
岂资金丹术,即此驻颓龄。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应物

    读音:yìng wù

    繁体字:應物

    意思:(应物,应物)

    1.顺应事物。
    《庄子知北游》:“邀于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
    钟泰发微:“‘应物无方’,

  • 中理

    读音:zhōng lǐ

    繁体字:中理

    意思:I
    犹正理。
    《南史隐逸传上顾欢》:“夫中理唯一,岂容有二?”
    II

    1.切合事理。
    《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