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中送从叔简赴举》 于此逍遥场,忽奏别离弦。

于此逍遥场,忽奏别离弦。

意思:在这个自由场,忽然奏别离弦。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山中送从叔简赴举》

全文赏析

这首诗《石根百尺杉,山眼一片泉。倚之道气高,饮之诗思鲜。于此逍遥场,忽奏别离弦。却笑薜萝子,不同鸣跃年》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人生感悟的诗。 首联“石根百尺杉,山眼一片泉”,诗人以石根杉和山眼泉为意象,描绘了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石根杉,象征着坚韧和稳定,而山眼泉,则象征着源源不断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两个场景都充满了自然的力量和生机,为接下来的诗句提供了背景和情感基调。 颔联“倚之道气高,饮之诗思鲜”,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认为人们倚靠杉树可以感到心气高远,而饮用水泉则可以激发出诗意的思考。这里诗人将自然与人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强调了自然对人的精神滋养和启迪作用。 接下来的两联“于此逍遥场,忽奏别离弦”,诗人将自然场景与人生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别离的感慨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逍遥场”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别离弦”则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最后一联“却笑薜萝子,不同鸣跃年”,诗人以薜萝子为喻,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和鼓励。薜萝子是一种生长在岩石缝隙中的植物,生命力顽强,不畏艰难。诗人希望年轻人能够像薜萝子一样不畏艰难,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感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传达了对自由、坚韧、追求和希望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和鼓励,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根百尺杉,山眼一片泉。
倚之道气高,饮之诗思鲜。
于此逍遥场,忽奏别离弦。
却笑薜萝子,不同鸣跃年。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别离

    读音:bié lí

    繁体字:別離

    短语:分开 别离 解手 诀别

    英语:leave

    意思:(别离,别离)
    离别。
    《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

  • 逍遥

    解释

    逍遥 xiāoyáo

    [carefree;be at ease (leisure);be free and unfettered;wander about at leisure]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引用解释

  • 于此

    读音:yú cǐ

    繁体字:於此

    意思:(于此,于此)

    1.在此。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于此。”
    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于此,两

  • 离弦

    读音:lí xián

    繁体字:離弦

    意思:(离弦,离弦)

    1.离别时所奏乐曲。
    唐·钱起《送宋徵君让官还山》诗:“紫霞开别酒,黄鹤舞离弦。”
    唐·卢纶《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徵君读书》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