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得万途归理窟,更无一事出心源。
意思:赶得到一万路回家理窟,再也没有一件事出心源。
出自作者[宋]释延寿的《山居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松阴下的宁静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种清净、平和、超脱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独特理解。
首句“松阴疏冷罩寒门”,以松阴的疏冷和寒门的寂静为开端,为全诗定下了清冷、幽静的基调。松树是坚韧、高洁的象征,而“疏冷”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冷、孤高的气质。同时,“罩寒门”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寒冷的,进一步烘托出他内心的孤寂和寂寥。
“静见吾宗已绝论”中,“吾宗”指的是诗人的个性或理念,“已绝论”则表明诗人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纷争和论辩,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驱得万途归理窟”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他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理论统一到真理之中,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更无一事出心源”表明诗人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和欲望的诱惑,他的内心已经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没有任何事情能够超出他的内心世界。
“烟云忽闭岩前洞,鸡犬时闻岭下村”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和生活的宁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烟云在岩前洞前飘荡,鸡犬在岭下村中鸣叫,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常景象,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和生活的宁静。
最后,“放旷本来无别意,免教停海起波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无拘无束,他放任自己自由自在,不会受到任何束缚和干扰,就像海面上的波痕一样自然流淌。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松阴下的宁静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和内心的独特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对内心的平静和超脱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