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为玉鸾女弟绘扇》 疏柳尽含烟,似怜亡国苦。

疏柳尽含烟,似怜亡国苦。

意思:疏柳尽含烟,似乎同情亡国苦。

出自作者[近代]苏曼殊的《为玉鸾女弟绘扇》

全文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的画面,一个佳人独立在潇湘浦边,周围的景物充满了含蓄的烟雾,形成了一种忧郁、悲凉的氛围。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亡国之苦的深深怜悯和感慨。 然后,从技巧上看,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和象征手法。例如,“日暮有佳人,独立潇湘浦。”,通过“日暮”和“独立”两个词,生动地描绘出了佳人的孤独和落寞。又如,“疏柳尽含烟,似怜亡国苦。”,通过“疏柳”和“含烟”两个意象,巧妙地象征了国家的衰败和亡国之苦。 再然后,从语言风格上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每个字、每个词都恰到好处,既有深沉的情感,又富有诗意的美感。 最后,从主题上看,这首诗表达了对亡国之苦的深深怜悯和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深深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考和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日暮时分的佳人独立图,表达了对亡国之苦的怜悯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日暮有佳人,独立潇湘浦。
疏柳尽含烟,似怜亡国苦。
作者介绍 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关键词解释

  • 亡国

    引用解释

    1.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 晋献公 之丧,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孔颖达 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赵高 隐而不发,卒害 扶苏 ,以至亡国。” 宋 苏轼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