箨包角黍,花点菖蒲。
意思:壳包角粒,菖蒲花点。
出自作者[宋]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箨包角黍,花点菖蒲》是一首对端午节习俗的生动描绘,通过对端午节的传统庆祝方式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独特理解。
首句“箨包角黍,花点菖蒲”描绘了端午节的典型物品——包裹着竹叶的角黍和点缀着花朵的菖蒲。角黍的清香和菖蒲的花香,象征着端午节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和热闹。
“香浮毛乳,清透肌肤”进一步描绘了端午节的气息,香气四溢,沁人心脾,让人仿佛能闻到端午的气息,感受到节日的温馨和美好。
“肱枕藜床心醉月”一句,诗人以自己的睡眠环境和月亮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端午节的喜爱和陶醉之情。诗人躺在藜床上,仿佛醉倒在月光之中,这种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和愉悦。
“驱邪何用挂神符”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端午驱邪习俗的独特见解。诗人认为驱邪挂神符只是一种形式,而真正的驱邪应该是内心的洁净和正直。这一句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和对传统习俗的独特理解。
最后,“汨罗人去远,还有独醒无。”诗人借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端午节精神的思考。诗人认为即使屈原已经离去,但端午节的独醒精神依然存在,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纯洁和高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绘和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深度。诗人通过对端午节的庆祝方式的理解和独特见解,表达了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内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