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无题四首》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意思: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无题四首》

全文赏析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相思的深深情感。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的离别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首联“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表达了离别是虚无缥缈的,留下的只有残月和空空的楼阁。颔联“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表达了梦中的离别让人难以忘怀,而书信的匆忙书写也说明了作者内心的急切。颈联“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描绘了夜晚的场景,蜡烛的光照着床上绣花的被子和芙蓉图案的枕头,进一步烘托了离别的氛围。尾联“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 第二首诗则是对离别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描绘轻雷、细雨、香炉和井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为后面的离别做了铺垫。颔联“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则通过香炉和井等意象,进一步烘托了离别的氛围。颈联“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尾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哀愁。 第四首诗则是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樱花、巷子、垂杨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这首诗的主题是爱情和人生的关系,通过描绘东家老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三首诗都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相思的深深情感。同时,这些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这些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蓬山

    读音:péng shān

    繁体字:蓬山

    英语:Bong Son

    意思:
    1.即蓬莱山。相传为仙人所居。
    南朝·梁·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望玄洲而骏驱,指蓬山而永骛。”

  • 刘郎

    读音:liú láng

    繁体字:劉郎

    意思:(刘郎,刘郎)

    1.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妪曰:‘刘郎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2.指汉武帝·刘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