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重门深悄悄。
意思:闻道重门深悄悄。
出自作者[宋]程垓的《雨中花令·卷地芳草都过了》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卷地芳春都过了》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和相思之情的诗。它以花和人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首句“卷地芳春都过了。花不语、对人含笑”描绘了春天的逝去和花朵的含笑。这里,“芳春”象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卷地”则暗示了时间的匆忙和无情。花朵在春末依然绽放,仿佛在向人们展示最后的美丽,尽管它们无言,却以“含笑”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类的祝福。
接下来的诗句“花与人期,人怜花病,瘦似人多少”进一步描绘了花与人的关系,以及花因季节变化而憔悴的景象。这里,“期”可能是指花与人的约定,也可能是指花的盛开期。而“人怜花病”则表达了人们对花的怜爱之情,因为花在季节的更替中憔悴,就像人们因相思而憔悴一样。
“闻道重门深悄悄。愁不尽、露啼烟袅”描绘了深深的愁绪和相思之情。这里,“重门”可能象征着深深的思念和无法言说的孤独,“悄悄”则表达了内心的寂静和忧郁。“露啼烟袅”则形象地描绘了愁绪如露水般缠绵,如烟雾般缭绕。
最后,“断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表达了相思之情无法断绝,除非有明月来照亮前方的道路,指引相思之人找到心中的所念。这里,“断得”表达了无法断绝的相思之情,“除非”则表达了唯一的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花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它以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的关怀。
相关句子
- 悄悄复悄悄,城隅隐林杪。-- 出自《西楼夜》作者:[唐]白居易
- 静悄悄处闹浩浩,闹浩浩处静悄悄。-- 出自《偈颂十一首》作者:[宋]释了演
- 我心悄悄,-- 出自《兰雪集》作者:[宋]张玉娘
- 洞房悄悄。-- 出自《两同心·嫩脸修蛾》作者:[宋]柳永
- 秋千宅院悄悄。-- 出自《洞天春》作者:[宋]欧阳修
- 心悄悄。-- 出自《渔家傲·客里情怀谁可表》作者:[宋]赵长卿
- 春悄悄。-- 出自《摸鱼子·又孤吟》作者:[宋]张炎
- 春悄悄。-- 出自《谒金门·春悄悄》作者:[宋]程垓
- 闻道。-- 出自《瑞鹤仙·乱云生古峤》作者:[宋]吴文英
- 闻道。-- 出自《瑞鹤仙·乱红生古峤》作者:[宋]吴文英
- 闻道开时。-- 出自《采桑子·樱桃著子如红豆》作者:[宋]黄庭坚
- 五云闻道。-- 出自《定情曲》作者:[宋]贺铸
- 闻道。-- 出自《如梦令·月似二年前好》作者:[元]张翥
- 闻道。-- 出自《如梦令·月似二年前好》作者:[元]张翥
- 未尝闻道。-- 出自《点绛唇 上太夫人寿》作者:[元]王寂
- 重门深掩。-- 出自《河传 戏效花间体》作者:[元]邵亨贞
- 不掩重门。-- 出自《浪淘沙 晚 过雨》作者:[元]邵亨贞
- 掩重门。-- 出自《花间诉衷情 拟古》作者:[元]邵亨贞
- 重门深掩。-- 出自《河传 戏效花间体》作者:[元]邵亨贞
- 不掩重门。-- 出自《浪淘沙 晚 过雨》作者:[元]邵亨贞
- 掩重门。-- 出自《花间诉衷情 拟古》作者:[元]邵亨贞
- 重门深院。-- 出自《怨王孙/忆王孙》作者:[宋]李清照
- 深闭重门。-- 出自《减字木兰花·簪花照镜》作者:[宋]贺铸
- 重门尚掩。-- 出自《齐天乐·碧纱窗外黄鹂语》作者:[宋]方千里
- 隔重门。-- 出自《豆叶黄/忆王孙》作者:[宋]张元干
- 境深悄。-- 出自《扫花游/扫地游》作者:[宋]张炎
- 甚闭入雕笼,庭院深悄。-- 出自《丹凤吟 幺凤》作者:[元]张翥
- 茅舍竹篱容不得,移向花堂深悄。-- 出自《金缕曲/贺新郎》作者:[宋]蔡士裕
- 悄无语。-- 出自《喜迁莺·留春不住》作者:[宋]何梦桂
- 悄无言。-- 出自《江城子·仙肌香润玉生寒》作者:[元]赵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