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甥蔡駰下第还广平》 改作毛遂锥,颖脱奚足算。

改作毛遂锥,颖脱奚足算。

意思:改建毛遂锥,脱颖而出怎么能算。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甥蔡駰下第还广平》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金错刀和鹅眼钱为题材,通过巧妙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金钱的态度和对人性的理解。 首先,诗中描绘了金错刀在世俗中被弃掷,如同鹅眼钱一样不值一提。然而,作者坚信,这些看似平凡的物品,如果经过时间的洗礼和识别,终将成为珍贵的宝物。这表达了作者对平凡事物的尊重和期待,也暗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诗中提到了毛遂锥的比喻。毛遂锥是一种小而尖锐的锥子,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够轻易地突破毛线团。这个比喻暗示了平凡的人也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诗中告诫人们要谨慎处理这些宝物,不要轻易地熔炼或改变它们。这表达了作者对珍贵物品的保护和珍视,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平凡事物的尊重和期待,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它提醒人们要珍视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谨慎处理自己身边的宝物。这首诗的寓意深远,值得人们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
已遭俗弃掷,妄意堪愤惋。
他时有识别,终必为宝玩。
怀之归河朔,慎勿辄熔锻。
改作毛遂锥,颖脱奚足算。
作者介绍 潘岳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改作

    读音:gǎi zuò

    繁体字:改作

    意思:
    1.重制;另制。
    《诗郑风缁衣》:“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清·刘大櫆《李节妇传》:“衣敝则为改作。”

    2.更改;变更。

  • 足算

    读音:zú suàn

    繁体字:足算

    意思:安全数得上;确实数得上。意谓足可称道。
    《论语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有足算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