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火》 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

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

意思: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珍珠。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火》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山客地炉里,然薪如阳辉。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响误击刺闹,焰疑彗孛飞。傍边暖白酒,不觉瀑冰垂。》,它是一首描绘山中客居生活的诗。 首句“山客地炉里,然薪如阳辉。”描绘了山中客居的生活场景,山客在山中搭建的简朴小屋中生火取暖,燃烧的柴薪如同阳光般温暖。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出山中的温暖和宁静,同时也暗示了山客生活的艰辛和孤独。 “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两句诗描绘了山中特有的资源——松膏和杉子在生活中的用途。松膏被用作日常的汤水,杉子则被视为珍贵的珠玑。这种描绘展现了山中的自然资源和山客的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山客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 “响误击刺闹,焰疑彗孛飞。”两句诗描绘了火声和火焰的动态,它们在诗中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然而,这种美感的背后却隐藏着危险,因为火声和火焰可能会引起误判,导致意外发生。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反差,强调了山中的危险和不确定性。 “傍边暖白酒,不觉瀑冰垂。”最后两句诗描绘了山客在火旁温酒的场景,这使得山客能够暂时忘却外界的寒冷。这种描绘展现了山客生活的舒适和满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中客居的生活场景和山民的智慧。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以及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客地炉里,然薪如阳辉。
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
响误击刺闹,焰疑彗孛飞。
傍边暖白酒,不觉瀑冰垂。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珠玑

    解释

    珠玑 zhūjī

    (1) [pearl;gem]∶宝珠;珠宝

    (2) [graceful writing or expression]∶比喻优美的诗文或词藻

    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淮南子·人间训》

  • 松膏

    读音:sōng gāo

    繁体字:鬆膏

    意思:松脂。
    《神农本草经》卷一:“松脂……一名松膏。”
    唐·皮日休《奉和鲁望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松膏背日凝云磴,丹粉经年染石床。”
    宋·苏轼《和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