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落花怨十首》 徐庾空浮艳,何曾有一篇。

徐庾空浮艳,何曾有一篇。

意思:徐庾空浮艳,何曾有一篇。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落花怨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徐庾诗风的批评,认为他们的诗作空洞浮艳,缺乏真情实感,而赞扬了“我朝”即当时的诗坛领袖“二宋”的诗作,认为他们的诗作是绝唱,可以连续不断。 首句“徐庾空浮艳”,直接点明徐庾诗风的缺陷。徐、庾都是南朝梁代诗人,他们的诗作多以艳情为主,浮华艳丽,但缺乏真情实感,内容空洞。因此,诗人对他们诗风的批评也是非常直接和尖锐的。 接着,“何曾有一篇”一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徐庾诗风的缺陷,指出他们诗作中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一篇能够打动人心。 然后,“我朝惟二宋”一句,诗人开始赞扬“我朝”的诗坛领袖,即以“二宋”为代表的诗人。二宋指宋文帝刘义隆和宋孝武帝刘骏,他们都是南朝宋代的皇帝,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被誉为“绝唱”。 “绝唱两三联”一句,诗人用“两三联”来形容二宋的诗作数量之多,说明他们的诗作在当时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徐庾诗风的批评和对二宋的赞扬,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审美标准。诗人认为诗歌应该以真情实感为主,内容充实,清新自然,能够打动人心。这种审美标准在当时诗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诗歌发展的状况和诗歌创作的水平。在南朝时期,诗歌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这首诗中的“二宋”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们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对当时诗歌发展状况和诗歌创作水平的肯定和赞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徐庾空浮艳,何曾有一篇。
我朝惟二宋,绝唱两三联。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浮艳

    读音:fú yàn

    繁体字:浮艷

    英语:flowery diction, but flat content; ostentatious; showy but unsubstantial

    意思:(参见浮艷,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 徐庾

    读音:xú yǔ

    繁体字:徐庾

    意思:南朝·陈·徐陵和北周·庾信的并称。
    唐·刘知几《史通论赞》:“大唐修《晋书》,作者皆当代词人,远弃史·班,近宗徐·庾。”
    清·吴伟业《梅村诗话陈子龙》:“其四六跨徐

  • 空浮

    读音:kōng fú

    繁体字:空浮

    意思:
    1.指天空。
    宋·洪迈《夷坚丁志司命府丞》:“既而筌乃来受上清箓,是夕仙乐闻于空浮之上。”

    2.空洞浮泛。
    茅盾《追求》四:“他

  • 一篇

    读音:yī piān

    繁体字:一篇

    意思:
    1.古时文字皆着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
    《墨子明鬼下》:“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书。”
    汉·王充《论衡本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