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介甫》 谁与跖徒争有道,好思吾党共言归。

谁与跖徒争有道,好思吾党共言归。

意思:谁与跖人争夺有道,好想念我党共同归依。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寄介甫》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天门廉陛郁巍巍,势利宁无淡泊讥》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德和环境的深刻思考。 首联“天门廉陛郁巍巍,势利宁无淡泊讥”,诗人以天门楼的台阶高耸入云,象征着人生的道路复杂且艰难。同时,也暗示了权势和财富的诱惑之大。然而,诗人却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势利面前,我们是否应该保持淡泊名利的态度?这里的“势利”并非单纯指金钱和地位,也包括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和困扰。 颔联“谁与跖徒争有道,好思吾党共言归”,诗人提出了一个道德的问题。他似乎在暗示,我们应该坚守道德原则,而不是被世俗的诱惑所左右。这里,“跖徒”指的是盗跖,一个以恶行著称的人物,与“有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似乎在告诫人们,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便更好地回归正道。 颈联“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他指出,古人虽然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暗示了社会环境和个人追求之间的关系,也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的忧虑。 尾联“终见乘桴去沧海,好留余地许相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展望。他似乎在暗示,自己将会远离尘世喧嚣,去寻找一个清静之地,过上一种简朴的生活。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留下一些东西,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够有所依靠。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类的关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德和环境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原则,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便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门廉陛郁巍巍,势利宁无淡泊讥。
谁与跖徒争有道,好思吾党共言归。
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
终见乘桴去沧海,好留余地许相依。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关键词解释

  • 有道

    读音:yǒu dào

    繁体字:有道

    英语:have attained the Way; be accomplished in the Way

    意思:
    1.有才艺或有道德。
    《周礼

  • 跖徒

    引用解释

    1.亦作“蹠徒”。

    盗跖 一流人物;横暴凶恶者。

    读音:zhí tú

  • 言归

    引用解释

    1.回归。言,助词。《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 毛 传:“言,我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 奘 少离桑梓,白首言归,访问亲故,零落殆尽。” 清 万寿祺 《答武进刘十》诗:“乱瘼何畤已?言归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诗:“泊泊岁将暮,言归尚未能。”

    2.《诗·周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