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琅琊山寺》 鸣驺响幽涧,前旌耀崇冈。

鸣驺响幽涧,前旌耀崇冈。

意思:鸣驺响幽涧,前旌旗耀高冈。

出自作者[唐]韦应物的《游琅琊山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诗人出游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首联“受命恤人隐,兹游久未遑。鸣驺响幽涧,前旌耀崇冈。”描绘了诗人出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切。而“鸣驺”和“前旌”则暗示了官方的出游队伍,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颔联“青冥台砌寒,绿缛草木香。”描绘了出游途中的景色,青冥高台,草木繁盛,香气四溢,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颈联“填壑跻花界,叠石构云房。”进一步描绘了出游途中的景色,通过“填壑”、“跻花界”、“叠石构云房”等词句,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尾联“物累诚可遣,疲氓终未忘。”表达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切,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人虽然享受着出游的乐趣,但心中却始终牵挂着百姓的疾苦,表达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责任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出游途中的景色和表达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切,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责任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民生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受命恤人隐,兹游久未遑。
鸣驺响幽涧,前旌耀崇冈。
青冥台砌寒,绿缛草木香。
填壑跻花界,叠石构云房。
经制随岩转,缭绕岂定方。
新泉泄阴壁,高萝荫绿塘。
攀林一栖止,饮水得清凉。
物累诚可遣,疲氓终未忘。
还归坐郡阁,但见山苍苍。
作者介绍 李世民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关键词解释

  • 鸣驺

    读音:míng zōu

    繁体字:鳴騶

    意思:(鸣驺,鸣驺)
    古代随从显贵出行并传唿喝道的骑卒。有时借指显贵。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起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唐·高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