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南少府归寿春》 若在八公山,题诗一相报。

若在八公山,题诗一相报。

意思:如果在八公山,题诗一相报。

出自作者[唐]韩翃的《送南少府归寿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秋日渡淮至寿春的诗,诗中描绘了沿途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期待。 首句“人言寿春远,此去先秋到”直接点明寿春的遥远,而诗人即将秋日渡淮前往。寿春在今安徽淮南,是当时的一个地名,诗人以轻描淡写的笔触,带出了秋日渡淮的情景。 “孤客小翼舟,诸生高翅帽”两句描绘了诗人孤身一人乘船渡淮的情景,以及渡河途中的见闻。其中,“诸生高翅帽”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渡船上的学子们,他们头戴高帽,仿佛鸟儿般飞翔在江面上。 “淮风生竹簟,楚雨移茶灶”两句描绘了淮河两岸的景色。淮风轻拂着竹席,让人感到一阵凉爽;而楚雨中的茶灶,则让人想象到那里的山水之美。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寿春的期待和向往。 最后,“若在八公山,题诗一相报”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如果诗人真的到了八公山,他一定会题诗一表自己的心情。这不仅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暗示了他对寿春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日渡淮至寿春为背景,通过描绘沿途的景色和诗人的见闻,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期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言寿春远,此去先秋到。
孤客小翼舟,诸生高翅帽。
淮风生竹簟,楚雨移茶灶。
若在八公山,题诗一相报。
作者介绍 朱熹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关键词解释

  • 八公山

    (1).在 安徽省 淮南市 西。相传 汉 淮南王 刘安 曾与八公登此山,故名。 东晋 太元 八年(公元383年) 淝水 之战, 谢玄 大败 前秦 苻坚 兵, 坚 登 寿阳城 ,望 八公山 上草木,以为皆 晋 兵,即此。参阅《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2).在 安徽省 和县 北。相传有八位仙人下棋饮酒于此,故名。 宋 开禧 间更名 杀狐冈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
  • 题诗

    读音:tí shī

    繁体字:題詩

    英语:poem inscribed on a scroll

    意思:(题诗,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

  • 八公

    读音:bā gōng

    繁体字:八公

    英语:N-S DIV (N. Wei):eight dukes (a collective reference to an ever-enlarged group of eminent personage

  • 山题

    读音:shān tí

    繁体字:山題

    意思:(山题,山题)
    古代妇人首饰步摇的底座。因其形象山,着于额前,故名。
    《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
    清·林颐山《经述释王

  • 相报

    读音:xiāng bào

    繁体字:相報

    意思:(相报,相报)

    1.交替;更迭。
    汉·王充《论衡案书》:“阴阳相浑,旱湛相报,天道然也,何乃修雩设龙乎?”

    2.相互报应;报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