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意思: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文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它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安史之乱”有关。这场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关心民生的诗人,他对这场战乱深感痛心。当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纷纷投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时,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和对国家和平的期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巫峡

    读音:wū xiá

    繁体字:巫峽

    英语:Wuxia Gorg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Three Gorges

    意思:(巫峡,巫峡)

    1.长江三峡之一。一称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巴峡

    读音:bā xiá

    繁体字:巴峽

    意思:(巴峡,巴峡)
    指巴县以东江面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即《华阳国志巴志》所称的巴郡三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