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甲辰广陵中秋小饮孙豹人溉堂歌示阮亭》 一听秦筝人已醉,恨月明、恰照吾衰矣。

一听秦筝人已醉,恨月明、恰照吾衰矣。

意思:一听到秦筝人已醉了,恨明、恰好照我穿了。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甲辰广陵中秋小饮孙豹人溉堂歌示阮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次酒宴上的情景,以及词人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感慨。整首词气氛悲凉,流露出词人对时光流逝、英雄消逝、人生无常的悲哀。 起首三句“把酒狂歌起。正天上、琉璃万顷,月华如水。”描绘了酒宴开始的场景,以及天上的明月和清辉。这里用“琉璃万顷”形容夜空清朗,月华如水,营造了一种优美而寂静的氛围。 “下有长江流不尽,多少残山剩垒。谁说道、英雄竟死。”这几句词人的视线从天空转到地面,看到长江流不尽,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已消逝。这里流露出词人对历史变迁和英雄消逝的感慨。 “一听秦筝人已醉,恨月明、恰照吾衰矣。城头点,打不止。”这里描绘了词人听到秦筝的声音后,感到心情更加沉重,月明照出自己的衰老,城头上的战鼓声不断,增加了悲凉的气氛。 下片回忆往事,词人想当年在吴趋里的时候,有无数美女弹奏红牙金缕,明眸皓齿。然而现在,这些都已经消逝,只剩自己孤独一人,感到十分寒冷。这里的对比更加强调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明月无情蝉鬓去,且五湖归伴鱼竿耳。知我者,阮亭子。”最后几句词人表达了对明月无情的感慨,自己的年华已经消逝,只能回到五湖去钓鱼为生。只有阮亭子这样的知己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 整首词意境悲凉,词人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把酒狂歌起。
正天上、琉璃万顷,月华如水。
下有长江流不尽,多少残山剩垒。
谁说道、英雄竟死。
一听秦筝人已醉,恨月明、恰照吾衰矣。
城头点,打不止。
当年此夜吴趋里,有无数、红牙金缕,明眸皓齿。
笑作镇西鸜鵒舞,眼底何知程李。
讵今日、一寒至此。
明月无情蝉鬓去,且五湖归伴鱼竿耳。
知我者,阮亭子。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月明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 一听

    读音:yī tīng

    繁体字:一聽

    英语:a can of ...

    意思:(一听,一听)

    1.一一倾听。
    《韩非子八经》:“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是

  • 秦筝

    读音:qín zhēng

    繁体字:秦箏

    英语:Qin zither

    意思:(秦筝,秦筝)
    古秦地(今陕西一带)的一种弦乐器。似瑟,传为秦·蒙恬所造,故名。
    三国·魏·曹丕《善哉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