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草阁》 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

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

意思:草阁面临无地,柴门永远不关。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草阁》

全文赏析

朱氏编在大历元年。《杜臆》:公在夔别构草阁,故云“草阁柴扉星散居”,而“沙上草阁”诗又可证。

  草阁临无地①,柴扉永不关②。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久露晴初湿,高云薄未还。泛舟惭小妇③,飘泊损红颜④。

  (首联提草阁,三四草阁夜景,下则对景而感飘泊也。阁临水,故下无地。唯无地,故扉不关。回夜水,秋蛰伏也。动秋山,光闪烁也。露久下而方湿,晴则易干也。云高举而未还,薄则易散也。公以旅泊损颜,敌对舟妇而怀惭。末句用倒装法。《杜臆》:云薄未还,借景寓意。)

  ①《头陀寺碑》:“飞阁逶迤,下临无地。”②范彦龙侍:“有客款柴扉。”《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③古乐府《相逢行》:“小妇无所为。”【邵氏注】蜀中多是妇人刺船。④沈约诗:“共矜红颜日,俱忘白发年。”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
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
久露清初湿,高云薄未还。
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无地

    读音:wú dì

    繁体字:無地

    意思:(无地,无地)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
    《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
    《淮

  • 柴扉

    读音:chái fēi

    繁体字:柴扉

    英语:wicker gate

    意思: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稷》诗:“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唐·李商隐《访隐

  • 不关

    读音:bù guān

    繁体字:不關

    英语:have nothing to do with; not concern oneself with

    意思:(不关,不关)
    不牵涉;不涉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