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傩》 夜叉蓬头铁骨朵,赭衣蓝面眼迸火。

夜叉蓬头铁骨朵,赭衣蓝面眼迸火。

意思:夜叉披头散发铁骨朵,红色衣服蓝面眼裂火。

出自作者[宋]刘镗的《观傩》

全文赏析

《观傩》是宋代诗人刘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观看傩戏表演时的情景,通过对傩戏表演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傩戏的独特魅力和民间艺术的生动活泼。 首句“傩鼓冬冬响似雷”,以“傩鼓”为切入点,展现了傩戏表演的热闹氛围。傩鼓是傩戏表演中的重要乐器,其声音洪亮、节奏明快,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这里的“冬冬响似雷”形象地描绘了傩鼓的声音,使人仿佛置身于傩戏表演现场,感受到那种激昂的气氛。 第二句“腾装舞罢学驱傩”,描述了傩戏表演中的舞蹈和驱邪仪式。在这里,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翩翩起舞,模仿驱邪的动作,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这里的“腾装”指的是演员们穿着的华丽戏服,“舞罢学驱傩”则表现了演员们在舞蹈结束后,模仿驱邪的动作,使观众感受到傩戏的神秘色彩。 第三句“村乐殊音喜欲狂”,表达了观众对傩戏表演的喜爱和热情。在这里,观众们被傩戏表演所吸引,纷纷沉浸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氛围中,表现出一种喜悦和狂热的情感。这里的“村乐殊音”指的是傩戏表演中的音乐和舞蹈,“喜欲狂”则表现了观众们对傩戏的喜爱程度。 最后一句“笑倩傍人索海棠”,描绘了观众们在欣赏傩戏表演时的欢愉心情。在这里,观众们被傩戏表演所感染,纷纷开怀大笑,甚至向旁人索要海棠花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这里的“笑倩傍人”形象地表现了观众们的欢愉心情,“索海棠”则是一种寓意,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幸福的生活。 总的来说,《观傩》这首诗通过对傩戏表演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傩戏的独特魅力和民间艺术的生动活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民间对傩戏的喜爱和推崇,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寒云岑岑天四阴。
画堂烛影红帘深。
鼓声渊渊管声脆,鬼神变化供剧戏。
金洼玉注始淙潺,眼前倏已非人间。
夜叉蓬头铁骨朵,赭衣蓝面眼迸火。
{越走换鬼}蜮罔象初偋伶,跪羊立豕相嚘嘤。
红裳姹女掩蕉扇,绿绶髯翁握蒲剑。
翻筋踢斗臂宽,张颐吐舌唇吻乾。
摇头四顾百距跃,敛身千态斝态索。
青衫舞蹈忽屏营,采云揭帐森麾旌。
紫衣金章独据案,马{上髟下贵}牛权两披判。
能言祸福不由天,躬履率越分愚贤。
蒺藜奋威小{甪用换田}服,{上髟下监}{左纟右参}扬

关键词解释

  • 铁骨

    读音:tiě gǔ

    繁体字:鐵骨

    英语:gagger

    意思:(铁骨,铁骨)

    1.比喻坚挺的枝干。徐迟《黄山记》一:“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

    2.刚强不

  • 夜叉

    读音:yè chā

    繁体字:夜叉

    英语:yaksha; a hideous person

    意思:
    1.梵语的译音。佛经中一种形象丑恶的鬼,勇健暴恶,能食人,后受佛之教化而成为护法之神,列为天龙八

  • 迸火

    读音:bèng huǒ

    繁体字:迸火

    意思:飞溅的火星。
    唐·孟郊《酬郑毗踯躅咏》:“迸火烧闲地,红星堕青天。”
    《旧五代史汉书史弘肇传》:“祸前二日昧爽,有星落于弘肇前三数步,如迸火而散,俄而被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