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曲江感秋二首》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意思:后来遇上什么说,白发映朱绂。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曲江感秋二首》

全文赏析

【注释】:
原序:元和二年、三年、四年,予每岁有《曲江感秋》诗,凡三篇,编在第七集卷。是时予为左拾遗、翰林学士。无何,贬江州司马、忠州刺史。前年,迁主客郎中、知制诰。未周岁,授中书舍人。今游曲江,又值秋日,风物不改,人事屡变。况予中否后遇,昔壮今衰,慨然感怀,复有此作。噫!人生多故,不知明年秋又何许也?时二年七月十日云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
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
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
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沉昔意气,改换旧容质。
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疏芜南岸草,萧飒西风树。
秋到未几时,蝉声又无数。
莎平绿茸合,莲落青房露。
今日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池中水依旧,城上山如故。
独我鬓间毛,昔黑今垂素。
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
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白发

    读音:bái fà

    繁体字:白發

    英语:leukotrichia

    意思:(参见白发,白髮)

    近义词: 白首、鹤发

    反义词: 朱颜、

  • 晚遇

    读音:wǎn yù

    繁体字:晚遇

    意思:晚年显达。
    唐·李白《效古》诗之一:“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
    唐·白居易《曲江感秋》诗之一:“晚遇何足言,白髮映朱绂。”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

  • 何足

    读音:hé zú

    繁体字:何足

    意思:犹言哪里值得。
    《史记秦本纪》:“﹝百里傒﹞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颖心怆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明·李贽《复夏道甫》

  • 朱绂

    读音:zhū fú

    繁体字:朱紱

    意思:(朱绂,朱绂)

    1.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易困》:“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程颐传:“朱绂,王者之服,蔽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