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满庭芳 自咏》 恰如飞蛾投火,身焦烂、犹自迷迷。

恰如飞蛾投火,身焦烂、犹自迷迷。

意思:恰好如飞蛾投火,身焦烂、还是迷迷。

出自作者[元]马钰的《满庭芳 自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昔年在俗,常用心机。挑生剜死为谁。欢喜冤家,惹得一向遇痴。恰如飞蛾投火,身焦烂、犹自迷迷。争些个,被儿孙妻妾,送了头皮。因遇风仙开悟,回光照,怨亲不可相随。尽是狼虫虎豹,蛇蝎狐狸。把似养他毒物。又何如、物外修持。功行满,跨云归,侍奉吾师》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述过去的世俗生活和人生的种种经历,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修行的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了过去在世俗生活中的“常用心机”,这表明诗人曾经在人生的道路上费尽心机,追求名利和地位。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伴随着痛苦和失落,因为它们往往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接着,诗中描述了“挑生剜死为谁”的情境,这是对人生选择的反思。诗人问自己:在生死之间,我究竟是为了谁而选择生或死?这个问题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为未来的不确定而牺牲现在的生活。 “欢喜冤家,惹得一向遇痴”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诗人描述了自己曾经遇到的“欢喜冤家”,这些人与自己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让诗人感到困惑和痴迷。这表明人生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需要我们以智慧和勇气去面对和处理。 “恰如飞蛾投火,身焦烂、犹自迷迷”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困境和迷惑。飞蛾投火意味着不顾一切地追求某种虚幻的东西,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种行为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名利和地位的过程中容易迷失自我,陷入困境。 最后,“争些个,被儿孙妻妾,送了头皮”这句话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反思。诗人意识到自己曾经为了家庭和亲人而付出一切,但最终却可能因此而失去自我。这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要被家庭和亲情所束缚。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修行的追求。通过反思过去的经历和人生选择,诗人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以及在追求名利和地位的过程中容易迷失自我。同时,他也意识到家庭和亲情的价值,但同时也认识到要保持自我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他呼吁人们要追求物外的修持,即超越世俗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种追求需要人们积累功行,最终达到“跨云归,侍奉吾师”的境界,即成为一位有智慧和德行的修行者,为他人提供指导和帮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述过去的经历和反思人生的选择,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修行的决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保持自我独立性和自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年在俗,常用心机。
挑生剜死为谁。
欢喜冤家,惹得一向遇痴。
恰如飞蛾投火,身焦烂、犹自迷迷。
争些个,被儿孙妻妾,送了头皮。
因遇风仙开悟,回光照,怨亲不可相随。
尽是狼虫虎豹,蛇蝎狐狸。
把似养他毒物。
又何如、物外修持。
功行满,跨云归,侍奉吾师。

关键词解释

  • 焦烂

    读音:jiāo làn

    繁体字:焦爛

    意思:(焦烂,焦烂)

    1.烧焦而糜烂。
    《法苑珠林》卷三四:“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 飞蛾投火

    解释

    飞蛾投火 fēi’é-tóuhuǒ

    [a moth darting into a flame; (fig) bringing destruction upon oneself] 飞蛾扑向灯火,比喻自取灭亡

    我已曾着人拿住杨景、

  • 恰如

    读音:qià rú

    繁体字:恰如

    英语:just like

    意思:正如,正似。
    唐·韩愈《盆池》诗之一:“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自觉有

  • 飞蛾

    读音:fēi é

    繁体字:飛蛾

    英语:moth

    意思:(飞蛾,飞蛾)
    蛾子。有趋光的习性。
    晋·崔豹《古今注虫鱼》:“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晋·张协《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