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济上四贤咏·郑霍二山人(一作寄崔郑二山人》 童年且未学,肉食骛华轩。

童年且未学,肉食骛华轩。

意思:童年且未学,吃肉追求华轩。

出自作者[唐]王维的《济上四贤咏·郑霍二山人(一作寄崔郑二山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上层社会的一种讽刺,抨击了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人,虽然表面上繁华富贵,其实质却是空虚无聊。他们虽然出身名门,早年受到明主的重用,但随着年华的流逝,他们却逐渐变得空虚无聊,追求华美的生活,贪图享乐。 诗中描绘了这些人的童年时期并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是沉迷于肉食和华美的车马之中。他们缺乏对中林士人的尊重,也没有人向他们推荐更高层次的工作或职位。 然而,诗中也提到了一些值得尊敬的人物,如郑公、霍子和丘樊等。他们卖药时坚持不二价,著书盈万言,这些人的行为和品质是值得赞扬的。他们栖身在山林之中,远离恶木和污浊的环境,饮水也必是清澈的源头之水。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卑贱的身份无法与这些人进行讨论,对于这些高尚的人的行为和品质也难以评论。这种自谦的表达方式,也反映出作者对于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清醒认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卑劣,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自己卑贱身份的自嘲和无奈。这首诗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和思想内涵,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翩翩繁华子,多出金张门。
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
童年且未学,肉食骛华轩。
岂乏中林士,无人荐至尊。
郑公老泉石,霍子安丘樊。
卖药不二价,著书盈万言。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吾贱不及议,斯人竟谁论。
作者介绍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关键词解释

  • 华轩

    读音:huá xuān

    繁体字:華軒

    意思:(华轩,华轩)

    1.饰有文采的曲栏。借指华美的殿堂。
    《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优游省闼,珥笔华轩。”
    吕向注:“华轩,殿上曲栏也

  • 肉食

    读音:ròu shí

    繁体字:肉食

    英语:creophagism

    意思:
    1.指高位厚禄。亦泛指做官的人。
    《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杜预注:“肉

  • 童年

    读音:tóng nián

    繁体字:童年

    短语:髫龄 襁褓 垂髫

    英语:childhood

    意思:儿童时期。
    南朝·宋·鲍照《过铜山掘黄精》诗:“宝饵缓童年,命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