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意思:落花如梦凄迷,香烟微,又是夕阳偷偷下小楼西。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花、夕阳、麝香、鹦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思念之情。 首句“落花如梦凄迷”,以“如梦”形容落花,给人一种飘渺、迷离之感,而“凄迷”则增添了悲凉的情感色彩。落花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爱情的终结,让人感到无限的哀愁和惋惜。 “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麝香是古代的一种香料,用于熏香和化妆品。这里用麝烟来描绘一种朦胧、微弱的氛围,夕阳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这两句描绘了黄昏时分,夕阳西下,落花和麝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氛围。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这三句表达了诗人的愁苦之情。诗人因愁绪满怀而消瘦,但无人知道她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这句诗中的“玉笼鹦鹉”是古代的一种宠物,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诗人闲暇时教鹦鹉念情郎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情郎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落花、夕阳、麝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氛围,通过描述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凄迷

    读音:qī mí

    繁体字:凄迷

    英语:dreary and hazy

    意思:(参见悽迷,凄迷)

    1.形容景物凄凉迷茫。
    宋·陆游《日暮》诗:“庙堧荒寂新犁地,堤草凄迷旧烧

  • 麝烟

    读音:shè yān

    繁体字:麝煙

    意思:(麝烟,麝烟)
    焚麝香发出的烟。
    唐·皮日休《醉中先起李縠戏赠走笔奉酬》诗:“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
    五代·成彦雄《夕诗》:“臺榭沉沉禁漏初,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