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乱鸦啼暮。
意思:一棵树乱鸦啼晚。
出自作者[宋]仇远的《如梦令·听尽西窗风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听尽西窗风雨。又听东邻砧杵。”,这里的“风雨”和“砧杵”都是典型的思乡之情的象征。风雨中,人们常常会想起家乡,想起亲人和故土。而砧杵声,则是妇女在远方为家人赶制寒衣时所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也常常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这里,“听尽西窗风雨”之后,又听到东邻的砧杵声,作者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者在寻找什么。
接着,“犹自立危阑,阑外青山无语。”这里,作者站在高楼上,看着外面的青山,但是青山却沉默无语,无法给出任何答案。这里,青山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它沉默无语,仿佛在告诉作者什么,却又无法说出。这种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内敛。
然后,“何处。何处。一树乱鸦啼暮。”,作者似乎已经有些绝望了,他四处寻找,却找不到任何答案。黄昏时分,树上乌鸦的叫声也显得格外刺耳。这里,乌鸦的叫声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作者思乡之情无法得到满足的象征。
整首诗的情感深沉而内敛,作者通过描绘风雨、砧杵、青山、乌鸦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同时,诗中也运用了象征、暗示等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整首诗的文字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总的来说,《听尽西窗风雨。又听东邻砧杵。犹自立危阑,阑外青山无语。何处。何处。一树乱鸦啼暮》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深度的诗歌作品。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这首诗值得一读再读,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