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湫阳岭何恍惚,紫光碧焰长磨萦。
意思:阴湫阳岭什么恍惚,紫光绿色火焰长磨萦绕。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虎长老修双峰》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九州大麓标山经》是一首对大麓标山的赞美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大麓标山描绘成了一个与天地同垂名、神灵显赫、奇幻瑰丽的存在。
首联“九州大麓标山经,早与天地同垂名”,诗人用“九州大麓标山经”作为引子,表达了对大麓标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大麓标山的重要性和地位。而“早与天地同垂名”则表达了诗人对大麓标山悠久历史的认同和赞美。
颔联“雁荡初传晚唐世,掩抑众岳夸神灵”,诗人通过雁荡山这一历史悠久的山岳来衬托大麓标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大麓标山的神秘和神灵之气。
颈联“岂非龙伯所播迁,海水枯竭久乃成”,诗人用神话传说来解释大麓标山的形成,表达了诗人对大麓标山形成的神秘感和神奇之美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描绘大麓标山的景色和奇幻之处,如“穷皱石怪呈万巧,宛取物似罗千形”、“阴湫阳岭何恍惚,紫光碧焰长磨萦”等,表达了大麓标山的奇幻之美和神秘感。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大麓标山的神秘传说和神灵活动,如“夜随王乔玉箫发,晓答矩那金磬清”、“闻者未到意已倾,往往梦想驱风霆”等,进一步表达了大麓标山的神秘和魅力。
最后两联“胡僧犹嫌憩寂寞,便房曲槛频招迎”和“来车去马谩孔总,亭主自住谁为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大麓标山的向往和期待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大麓标山的保护和珍视之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大麓标山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神秘文化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