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泉通圃,萧萧柳映门。
意思:泪泊地泉通花园,萧萧柳掩映门。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汩汩泉通圃,萧萧柳映门。折花摇树影,踏藕损莲根。》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景象。
首句“汩汩泉通圃,萧萧柳映门。”描绘了清澈的泉水从田野中涌出,流过花圃,柳树在阳光下摇曳生姿的景象。这句诗通过“汩汩”和“萧萧”两个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泉水的流动和柳树的摇曳,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折花摇树影,踏藕损莲根。”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场景。诗人折花、摇动树影,踏藕损莲根,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这种生活场景充满了乡村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饥鸭呼归舰,新蚕试浴盆。”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动物和植物。饥鸭纷纷归巢,新蚕尝试着用浴盆洗澡,这是对乡村生活的生动描绘。这两句诗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最后一句“屋前高石在,知是郁林孙。”是对诗歌主题的总结。诗人站在屋前的高石上,看到眼前的景象,知道这是郁林孙的田园。这句诗既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表达了对郁林孙的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景象。它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田园主人的敬意。这首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动的语言表现力,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