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述怀》 吊影自怜孤,消愁得酒壶。

吊影自怜孤,消愁得酒壶。

意思:吊影自怜孤独,消忧愁得酒壶。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述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吊影自怜孤,消愁得酒壶。》是一首描绘诗人孤独和忧愁的诗,通过酒壶来消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首句“吊影自怜孤”,诗人独自一人,影单形只,表达了孤独之感。第二句“消愁得酒壶”,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消愁,但酒壶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暂时缓解了内心的苦闷。 第三句“客悰迷晓夜”,诗人漂泊在外,对旅途中的艰辛和寂寞感到迷茫和无助。第四句“梦事付江湖”,诗人把过去的梦想和经历都放在了江湖之中,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第五句“雨壁琴弦润”,描述了室内环境的潮湿和阴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压抑。第六句“风窗砚水枯”,窗外风急,室内砚台里的水也干了,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最后一句“晓蝉知此意,为我噪高梧”,诗人听到了蝉鸣声,似乎是它们在安慰自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自我安慰。整首诗通过描绘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的苦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自我安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孤独、忧愁、迷茫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展现了诗人的坚强和乐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吊影自怜孤,消愁得酒壶。
客悰迷晓夜,梦事付江湖。
雨壁琴弦润,风窗砚水枯。
晓蝉知此意,为我噪高梧。
作者介绍 陈子昂简介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关键词解释

  • 酒壶

    读音:jiǔ hú

    繁体字:酒壺

    英语:flagon

    意思:(酒壶,酒壶)
    盛酒的壶。后亦称酒注子为酒壶。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裴松之注引三国·吴

  • 消愁

    读音:xiāo chóu

    繁体字:消愁

    英语:relieve the lonliness and grief

    意思:消除忧愁。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弹綦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愦时可

  • 吊影

    读音:diào yǐng

    繁体字:吊影

    英语:be extremely lonely; have only one\'s own shadow for company

    解释: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 自怜

    读音:zì lián

    繁体字:自憐

    英语:self-pity

    意思:(参见自怜)
    见“自怜”。

    解释:1.见\"自怜\"。

    详细释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