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郊墅杂赋(十六首)》 夜归家犬识,春睡野禽催。

夜归家犬识,春睡野禽催。

意思:晚上回到家犬认识,春睡野禽催。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郊墅杂赋(十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何处可徘徊,林间共水隈》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心境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联“何处可徘徊,林间共水隈。夜归家犬识,春睡野禽催。”诗人询问哪里可以徘徊,而回答是林间和水边。夜晚归来,家犬认出主人而欢腾,春日里野鸟唤醒沉睡的气息,仿佛在催促诗人继续享受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光。这一联描绘了自然景色,以林间和水隈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 颔联“有地唯栽药,无村不见梅。”诗人描绘了生活的痕迹,他希望有块地只用来栽种药材,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同时,“无村不见梅”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因为梅花在寒冷的冬季开放,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 颈联“兴来惭独饮,时唤老农陪。”诗人感到欣喜的是可以独自饮酒,这表现出诗人的闲适和自由。同时,诗人也感到有些孤独,所以不时地呼唤老农陪伴。这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复杂,既有自由和欣喜,又有孤独和寂寞。 尾联“何处可徘徊,林间共水隈。”再次点题,诗人询问哪里可以徘徊,而回答仍然是林间和水边。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心境的描绘:他愿意在这里徘徊,享受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情感都十分细腻,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处可徘徊,林间共水隈。
夜归家犬识,春睡野禽催。
有地唯栽药,无村不见梅。
兴来惭独饮,时唤老农陪。
¤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野禽

    读音:yě qín

    繁体字:野禽

    意思:
    1.指野生的鸟。
    汉·路乔如《鹤赋》:“故知野禽野性,未脱笼樊。”
    清·陈炳《寻马山人不遇》诗:“曲径吠寒犬,短篱鸣野禽。”

    2.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