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掩映,鞍马经行。
意思:园林掩映,鞍马经行。
出自作者[元]宋*的《行香子 京山道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对竹院松庭、犬吠鸡鸣、农人耕作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宁静、和谐、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竹院松庭,犬吠鸡鸣”,诗人以简洁的笔墨描绘出了田园生活的景象,竹林中的庭院,松树环绕,鸡鸣犬吠,声声入耳。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被田家、画出升平”,诗人以田家(农民)的生活为画面的主角,通过他们的活动,展现出一种和平、安定的社会景象。这里,“画出升平”四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对乱世纷争的厌倦。
“园林掩映,鞍马经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的景色,园林掩映在竹林松树之间,马匹经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掩映”一词用得巧妙,它不仅描绘了园林的幽静,也暗示了田园生活的隐秘和美好。
“怅暮天低,寒日澹,晓风轻”,诗人通过描绘暮色低垂、寒日淡泊、晓风轻拂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情感氛围。这里,“低”、“澹”、“轻”等字眼,都给人一种轻柔、宁静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接下来的“浮世浮名,役使神形。霎时间、鬓变星星。”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浮名浮利会役使人的精神和身体,使人疲惫不堪。而只有回归自然,才能让人无忧无惧,享受生命的美好。
“不忧不惧荣,无辱无荣。”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生活的重要性。在自然生活中,人们无需担忧和恐惧荣华富贵,也不会受到辱没和屈辱。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人的尊严和自由。
最后,“爱水边渔,林下隐,陇头耕。”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居耕作生活的向往。诗人喜欢在水边捕鱼、林下隐居、陇头耕种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自然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生动描绘和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由、尊严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作。
相关句子
- 总是经行处。-- 出自《点绛唇·小驻征骖》作者:[宋]曾协
- 邓艾经行路。-- 出自《点绛唇·花事无多》作者:[宋]洪咨夔
- 应记经行处。-- 出自《虞美人·浪花云叶交加舞》作者:[宋]刘一止
- 经行。-- 出自《木兰花慢·几临流送远》作者:[宋]吴文英
- 想像经行处。-- 出自《菩萨蛮·山城何岁无风雨》作者:[宋]张元干
- 鞍马{马反}{马反}。-- 出自《艳歌何尝行》作者:[魏晋]曹丕
- 鞍马如飞龙。-- 出自《古风其十八》作者:[唐]李白
- 鞍马又西东。-- 出自《朝中措 寄杨漕》作者:[元]元好问
- 鞍马宴鸣珂。-- 出自《木兰花慢 赠吹**者张嘴儿暨乃妇田氏合曲》作者:[元]元好问
- 鞍马老红尘。-- 出自《太常引 寄酒泉帅张奥子明,子明*阳关去酒》作者:[元]元好问
- 少年鞍马尘。-- 出自《阮郎归·山前风雨欲黄昏》作者:[宋]辛弃疾
- 鞍马登楚台。-- 出自《步桐台诗》作者:[南北朝]江淹
- 掩映竹篱茅舍。-- 出自《清平乐·云垂平野》作者:[宋]王安石
- 钩陈掩映。-- 出自《周祀圜丘歌 皇夏》作者:[南北朝]庾信
- 掩映渔樵市。-- 出自《点绛唇·烟雨楼台》作者:[宋]陈亮
- 行云掩映春山。-- 出自《柳梢青·雨歇桃繁》作者:[宋]张履信
- 掩映闲庭院。-- 出自《惜双双/惜分飞》作者:[宋]无名氏
- 欲作园林胜,园林宁暇睹。-- 出自《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於卞氏借双鹤以观》作者:[宋]梅尧臣
- 园林昨夜-- 出自《调李教授》作者:[宋]李复
- 富贵园林。-- 出自《柳梢青·富贵园林》作者:[宋]林淳
- 园林罢组织。-- 出自《霓裳中序第一·园林罢组织》作者:[宋]姜个翁
- 满园林。-- 出自《孟家蝉》作者:[宋]潘汾
- 不愿园林。-- 出自《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八》作者:[汉]嵇康
- 园林衰槁。-- 出自《减字木兰花·园林衰槁》作者:[宋]无名氏
-
渐渐园林明媚。-- 出自《剔银灯·何事春工用意》作者:[宋]柳永
- 园林翠幄。-- 出自《千秋岁·园林翠幄》作者:[宋]无名氏